那山 那路 那人
——重访西藏边疆邮路7月22日至29日,记者跟随中央行业媒体采访团在3年后再次踏上西藏的边疆邮路。时过境迁,但物是,人不非。
措姆、曲巴、亚林,这些记者3年前认识的朋友或成长,或成熟,或苍老。高寒缺氧的边疆邮路让他们变了模样。
但有些东西,永远都不会变。
尽管措姆每年要在珠峰大本营邮局连续工作6个月不能回家,但她每天都能微笑着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
尽管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让曲巴不得不从普玛江塘的乡邮路上撤下来,但他坚持每周都要回去送邮件。
尽管亚林又老了几岁,但他仍然像个小伙子一样为边防官兵提供着用邮服务。
因为他们肩上扛着邮政普遍服务的责任和担当,心中揣着“人民邮政为人民”的初心和使命。
近年来,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当地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,西藏邮路日益繁忙。截至2017年,运行总里程超过948万公里的高原邮路已经延伸到了雪域高原的每一个乡镇,平均每年投递包裹921万件、报刊3984万份、信函41.91万件。
正如一句话说得好:“西藏的很多地方本没有路,邮政人走过了,就有了邮路。”
措姆和珠峰大本营邮局
7月24日,记者再回到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的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,邮局已是这里最漂亮、面积最大的“建筑”。曾经简陋的“帐篷邮局”已经升级改造为极具藏文化特色的“天上西藏”主题邮局,蓝白相间的颜色与身后的珠穆朗玛峰交相呼应,很是耀眼。
4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,记者甚至找不到一个空位写明信片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将这间邮局塞得满满当当,几支用来写明信片的圆珠笔也成为大家的必争之物。拍照留念、寄明信片,游客把这间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变成了“打卡”圣地。每年,6万余张带着祝福的明信片从这间邮局寄往世界各地。
“盖戳、拍照、寄明信片。这间邮局让我的珠峰之行更有意义。”来自四川的骑行爱好者姚劲波说。
在一旁等了半小时,如今已是“天上西藏”主题邮局营业员的措姆终于有空和记者这位老朋友聊上几句。记者粗略数了一下,刚刚的半小时,措姆盖了将近300个邮戳。
每年4月15日到10月15日是这家珠峰大本营邮局的营业时间。今年26岁的措姆,从2011年开始,都会按时到这间邮局工作,一天都没有落下。和3年前相比,稚嫩的措姆成长了许多。过去的羞涩与胆怯在她的脸上看不见了,一举一动间,记者能感受到一种坚韧的沉稳。对于“手中的这份工作,你怎么看”这同一个问题,现在的措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。
3年前,她回答说:“19岁那年,我中考落榜了,是邮政给了我工作,我十分感激邮政,我现在没有别的想法,只是想把工作干好。”
3年后,她回答说:“邮政绿象征着前行、通畅,象征着生机、希望。通过邮政明信片把珠峰‘寄’出去,让更多人了解珠峰、向往珠峰。我做的这份工作很有意义。”
我们的交谈没能持续多长时间,不断涌来的游客让珠峰大本营邮局变得水泄不通。措姆回到工位前,向记者投来一个抱歉的微笑,随即又以一个又一个微笑迎接她面前的游客。这种微笑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,让每一个来到这间邮局的人都感受到了高原邮政人的真诚和质朴。
曲巴和普玛江塘乡邮路
7月23日,记者重返普玛江塘。
当次仁曲巴摘掉帽子时,这位32岁的小伙子瞬间变成了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。由于常年在高寒缺氧的普玛江塘投递邮件,次仁曲巴的头发所剩无几。他挽起裤腿,记者发现他小腿内侧的静脉曲张十分严重,血管凸出有一个柴鸡蛋那么大。
2015年底,次仁曲巴的高血压和心脏病越来越严重,而且出现了静脉曲张的症状。山南市浪卡子县邮政分公司为了他的安全着想,把他从普玛江塘乡邮员调岗为县分公司邮车驾驶员,承担全县9个乡镇及32个村委会的邮件投递工作。
但10年普玛江塘乡邮员的工作给次仁曲巴身体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逆的。
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,并与不丹国接壤的普玛江塘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行政乡,平均海拔达5373米。一刻都不想停留,是初到普玛江塘的人的常态。因为这里的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40%,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仅有45岁。
在普玛江塘,记者对高寒缺氧的感受更加深刻。凛冽的风和骤停骤起的雨让夏天的普玛江塘只有10℃左右;下车还没10分钟,陡然加快的心跳和逐渐增强的头痛让记者不得不放缓前行的脚步。这里,人少得可怜,夸张点儿说,狗比人多。
“有人的地方就要有邮政服务。”次仁曲巴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。所以3年前,当县分公司给他调岗时,他并不太愿意。在曲巴心里,只要还能走路,就要在普玛江塘一直干下去。3年过去了,次仁曲巴成熟了不少。他说: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我不再固执。只有将邮政服务传递下去,才能永远践行‘有人的地方就要有邮政服务’的承诺。”
在“世界之巅”的石碑前,记者见到了接替次仁曲巴工作的普玛江塘乡邮员,29岁的格桑次仁。和次仁曲巴一样,格桑次仁的眼神里也充满质朴与坚毅。他斜挎着当年次仁曲巴亲手交给他的绿色邮包。那个邮包,次仁曲巴用了6年,它代表了一种传承和接力。
对于格桑次仁的工作,萨藏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扎西是这样评价的:“我感觉次仁曲巴并没有离开。”的确如此,从分拣邮件到与村民接触,格桑次仁都像极了次仁曲巴。而次仁曲巴虽然离开了,但他坚持每周回到普玛江塘帮助格桑次仁送邮件,因为他放心不下这里的父老乡亲。
再次从普玛江塘离开的时候,记者突然想起了3年前,山南市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洛丹的一席话:“我们不求次仁曲巴把邮政业务开展得多好,只希望他能好好地活下去。”
所以,又一次以拥抱和次仁曲巴告别时,记者依然说出了3年前的那句话:“兄弟保重!”
亚林和国际邮件交换厅
马班邮路,三天两晚;
摩托邮路,两天一晚;
汽车邮路,一天来回。
这是山南市亚东县邮政分公司国际邮件交换员、全国劳模亚林所负责的邮路29年来所发生的变化,但一直未变的是他服务边防官兵的那份淳朴。
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4400多米的乃堆拉山口,矗立着一座国际邮件交换厅。每周四11点,这里都会举行庄严而神圣的中印邮件交接仪式。而中印双方往来的国际邮件,就是从这里通过一条冬天一层雪、夏天一层泥的盘山公路运到亚东县城,再送往内地。而长年行走在这条邮路上的投递员只有一个人,他就是亚林。
1989年元旦,年轻的亚林主动申请,接过老交换员的“接力棒”,一干就是29年。
再见到亚林,记者感觉他又苍老了许多,皱纹已经爬满了他那黝黑的脸颊。但他工作起来一点也不像是53岁的同龄人,扛邮袋、装邮车、送邮件,他都活力满满,好似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。
作为乃堆拉邮路上唯一的投递员,亚林不仅要负责国际邮件交换,还要为沿途的边防哨所寄送邮件。跟3年前相比,记者完全听不到有官兵喊他“亚林哥”了,只有“亚林叔”的叫声不绝于耳。从“亚林哥”到“亚林叔”,哨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,唯独亚林从未离开过。
7月26日10点,亚林的邮车在乃堆拉哨所旁刚一停稳,蜂拥而至的官兵就把邮车团团围住,领取自己的邮件。一车的邮件中,有家里寄给陈近期盼已久的女儿的照片。
入伍11年,乃堆拉哨所的陈近一直记得“亚林叔”第一次给他送包裹的情景:“那天,我正在执勤,雪特别大,车上不来,亚林叔就背着包裹走了3个多小时把邮件送上来。”陈近接过包裹,“足足有30多斤”,这个重量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亲情的分量,也让他第一次对投递员产生了敬意。
再有两年亚林就要退休了,他在憧憬着退休后带着老婆周游全国的美好生活的同时,也在寻找谁来接替他的工作。“国际邮件交换员不比一般的邮政投递员,他肩上的责任更重,使命更光荣。我希望我的接替者能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这份工作。”
措姆、曲巴、亚林,这些可敬可爱的边疆邮政人只是2053名西藏邮政人的普通代表。在西藏,坚守便是奉献。无论是在号称“世界之巅”的生命禁区,还是在前往宣示主权的边防哨所,西藏邮政人始终肩负着“传邮万里、国脉所系”的历史使命,一路向前,从未停歇。
西藏邮政的普遍服务永远在路上。